【北京七日自由行】Day-3
這一天真是很冷,我們中午到頤和園,在那邊的餐廳吃午餐。我們有請一位等當地解說員導遊,
她說12月很冷,通常他們不接團,所以導遊也是從家裡過來的。
“頤和園“座落於北京西郊,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行宮御苑喔!
這一張是Kelly最喜歡的,所以先秀一下....^^
公車人超多喔~~
我們坐公車到“頤和園站“,最左邊是“北京西站“到最右邊是“頤和園站“,大約坐將近一個小時。
我們是坐437,這張的每站站名就比較清楚囉!
這個入口不是正門喔!我們從這邊去,離入口可是超遠。
十七孔橋。
【長150米,寬8米,是園內最大的一座橋梁。
西連南湖島,東接廊如亭,不但是前往南湖島的唯一通道,也是湖區的一個重要景點。】
導遊說:古代是以九為尊,所以左邊算過去是九個洞,右邊數過來也是九個洞。 真的耶~~~
結冰囉!哇~~~超冷的。
頤和園很大,一進來之後真的很冷...
【這座古典園林以規模宏偉、嬌麗多姿享有盛名。園內有亭、台、樓、閣、宮殿、寺觀、佛塔、
水榭、游廊、長堤、石橋、石舫等100 多處有民族特色的古典建築,】
枯樹很美....
【昆明湖約占全園面積的3/4。但它的水面並不單調,除了湖的四周點綴著各種建築物外,
湖中有一座南湖島,由一座美麗的十七孔橋和岸上相連。在湖的西部,有一西堤,堤上修有六座造形優美的橋。】
kelly出現囉~~~
冬天的頤和園,船隻都收起來靠在岸邊,休息中......
有人在寫生耶!真可愛,手應該都凍僵了。
地上有用毛筆寫的字,是沾水寫的,字寫的很漂亮,而且還寫很大一片。
Frank和Jensen正在欣賞地上的毛筆字。
樂壽堂。
【慈禧太后居住的地方,是清宮中最早安裝電燈的地方之一。
院子分為三路,中路樂壽堂是慈禧太后居所,中部為起居空間,裡面有寶座、御案、圍屏、宮扇,
西間是寢宮,東間是更衣室。堂前陳列銅鹿、銅鶴、寶瓶,取“六合太平”諧音。 】
銅鹿。銅鶴。寶瓶
銅鹿
長廊
【東起樂壽堂西院,西至石丈亭。共273間,全長728米。它北靠萬壽山,南臨昆明湖,在長廊上漫步,可以欣賞湖山的景色。
而且長廊的每根枋梁上都繪有彩畫,有西遊記 、 三國演義 、 紅樓夢 、 西湖風景、 二十四孝 、
中國古代詩歌和神話故事(如張敞畫眉、 牛郎 織女 、 張良納履等)、山水花鳥等圖畫,共計一萬七千餘幅,可供觀賞。】
從排雲門遠眺佛香閣。
石舫
【頤和園萬壽山下,昆明胡岸邊的石船。
前身是明朝圓静寺的放生台,船是用大理石雕刻堆砌,有兩層樓高,
船底花磚鋪地,窗戶是彩色玻璃,頂部是磚雕裝飾,很華麗的感覺。】
【頤和園的前身叫清漪園,是1750年清朝皇帝弘曆(乾隆)建造的,取"頤養太和"之義。
頤和園計有各種形式的宮殿園林建築3000餘間,長廊728米,彩畫8000餘幅,
是其他苑圃所不可及的特色和長處。
1860年被英法聯軍燒毀。慈禧太后於1888年挪用海軍經費重建,改名頤和園。
1900年又遭到八國聯軍的嚴重破壞。1903年再次修復。
當時是「垂簾聽政」的慈禧太后長期居住私離宮,兼有宮和苑的雙重性質。
因此,在進園的正門內建置一個宮廷區,佔地不大,相對獨立於其後的面 積廣闊的苑林區。】
玉帶橋。
【是西堤六橋中唯一一座拱橋 ,橋下原為通往玉泉山的水路。清宮皇帝皇后由頤和園乘船到玉泉山,是由玉帶橋下通過。】
【西堤是仿照杭州西湖的蘇堤建造的,一共有六座橋,分別是,界湖橋,豳風橋,玉帶橋,鏡橋,練橋,柳橋。】
太陽快下山啦!
這一張真是超喜歡,湖邊的景色與湖的倒影,還有兩旁的枯樹,形成一種美麗景象。
頤和園真的是一個很美的地方,
而且好大好大,有很多歷史性的文物,
我們在這裡逛了很久,
因為每一個地方都是幾百年前的文物,
導遊小姐好厲害喔!
每個地方都可以解說的讓我們很了解、很有興趣。
覺得要寫這樣的旅遊文章一定要放關於這裡的典故跟歷史,
所以找了些資訊放進來,
做了些簡單調整,
希望可以在看照片的時候更能了解這裡,
也要謝謝在網路上提供資訊的網站,
如果想要更了解歷史,
可以往下看參考網址喔!
2010.12.09
參考網址: http://www.northwest.com.tw/view_china_royalgarden.htm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颐和园
延伸閱讀:【大陸】北京-機場與羊蠍子-Day1